2009年12月3日

生態廁所-尿跟糞的戰爭(糞)

上次稍微跟大家簡報了一下尿液的處理方式,這次就換成以糞為主題了
糞的病原體就比尿的還要多上許多,細菌病毒寄生蟲或者引來的蒼蠅蚊蟲都是對環境衛生有直接的影響,如果不處理直接排放或掩埋容易導致地下水或食物的污染,更嚴重還會造成疾病的蔓延

按照本書的說法一樣是存放一陣子後再排放,但步驟就比尿還複雜許多,但重點就是破壞病原體
我們知道破壞病原體的方法有許多,脫水,改變pH值,高溫,紫外線,氧氣等,而生態廁所也應用了這些方法來解決問題,但在提出方法前我先說明不論要用哪個方法都要分成兩個步驟,初級處理和次級處理
初級處理是指在廁所附近就地存放,以乾燥脫水,加入石灰改變pH值等方法,先減少體積,以暫時存放為目的
次級處理則是將初級處理過後的產物再進一部的高溫曝曬,脫水,長久存放(6~12個月),甚至燃燒以確保排放時的安全性
這樣分的好處在於規劃一個地區(一個鎮或一個鄉村)時,可以集體進行次級處理,交由廠商或公家機關集合處理再排放,一般用戶只要負責維護自家的廁所及可,在推行上有很大的優勢

而存放糞的方法分三種,脫水,堆肥,土壤堆肥
1.脫水法-要配合糞尿分離的廁所,糞的收集池中要保持乾燥通風,可以加入石灰或穀糠等幫助空氣流動,一段時間的收集後再進行二次處理
2.堆肥法-可以不用糞尿分離,相較於脫水法溼度較高,配合外處理室和高溫殺死微生物,當然要加入一些提高pH質或是蓬鬆的物質(雜草,泥炭苔,樹枝等)也可
3.土壤堆肥法-和堆肥法相同,只是加入土壤混合,也常混有蓬鬆物或石灰,在二級處理(長期存放和高溫)後可以直接灑於土壤上

這些都只是簡介,以下則是些個人看法
依我未來要興建的綠建築,初級處理和次級處理可以混合,只接存放於外處理室,乾燥法(我傾向於糞尿分離)配合高溫和石灰存放半年,我認為檢測後(安全起見)若可直接排放就直接排放了,這邊小小說明一下外處理室的要點,在廁所底下類似地窖的空間存放糞便,不是直接排放在地窖中,而是地窖的容器內(竹簍或水桶之類的,運送方便),外面有開口可以清潔和更換水桶,開口要鐵製,塗黑可以吸收陽光,增加處理室溫度,但開口關上後要氣密,臭味要從處理室另外用煙囪排放到屋頂以上,有此設計利用溫度和煙囪效應室內就不會有臭味了(前提是開口氣密要好,處理室也要是密閉空間,避免病原體或臭味外洩)
水桶要兩個,一個的大小要可以存放六個月的分(糞)量,聰明的應該懂我的意思了,用A桶裝滿後放到處理室旁邊,繼續用B桶裝滿(花去半年,A桶也算是存放好了),A桶清空後交替B桶,如此一來只要每半年處理一次即可

糞經過二次處理完後雖然可以直接排放,但我仍不建議做施肥的用途,除非是不直接拿來食用的植物,如...我目前想不到=口=,請各位集思廣益留言給我吧
通常可以拿來種樹(不是果樹),圍籬(誘鳥誘蝶),等維護環境的植栽施肥用,或者休耕時加入土壤中混合,再靜置半年之類的,還是不安心就拿去化驗看安不安全吧

糞跟尿的問題暫時就算是有辦法處理了,下一章要介紹的是灰水的處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