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4日

森林生物多樣性概論(一)




行程前雖然經歷了烏來卡森多等事件,但終究還是順順利利的請假出發了,背著兩個ACU的背包,一早便到正門口集合,領了野外筆記本(作業之一)便上車了,想不到遲到的還挺麻煩的,得略過早上的行程,晚上到溪頭才和我們會合,而今天的第一站是下坪熱帶植物園,介紹熱帶植物和其生長環境與特性

1902年成立台大演習林,後來轉交由台大管理,民國55年正式引入熱帶,亞熱帶物種,民國91年經由全國植物園系統規畫,整修為下坪熱帶植物園


六小隊拆成兩批,我們這批由許主任負責講解



熱帶植物特性一:枝下高很高
熱帶地區樹木為了爭取陽光,得努力長高直到樹冠層後才長出大量葉子,這裡以檸檬桉為例

熱帶植物特性二:板根
提供根部呼吸,防止土壤沖刷,也具有支撐作用,這裡以常見的鳳凰木和大葉桃花心木為例(筆者想必是懶的拍照了)




熱帶植物特性三:幹生花果
熱帶地區沒有明顯四季,為了在開花時仍不忘吸收光線做為養分,熱帶植物發展出幹生花果,在枝條則可繼續長出新葉子行光合作用,這裡以波蘿蜜和麵包樹為例,而麵包樹有則小故事,傳說某船長到大溪地時發現島上麵包樹是島上居民賴以維生的植物,從食衣住行都可以扯上關係,引此他說:[一個男人只要花一小時種十棵麵包樹,便可讓子子孫孫衣食無缺]由此可見麵包樹的...重要!?


熱帶植物特性四:葉大,光滑
為了競爭陽光,大面積的葉片和能清除葉面上髒汙的機制,剛剛舉例的麵包樹也有此特徵

熱帶植物特性五:纏勒現象
筆者真的懶的寫了,想想榕樹吧!!

熱帶植物特性六:氣生根,支持根
這裡提到了一個很有趣的植物,紅刺露兜樹,筆者聽主任說了半天的支持根和葉子,最後發現原來就是林投,支持根可以讓樹冠層更大更穩定,而氣生根可以幫助氣體交換,主任也講了個林投姐的小故事,從前有位林投姐,她的丈夫出海經商就沒回來了,不考慮是外遇或船難的版本,反正林投姐還是每天在海邊盼望,如果是外遇的版本,那麼林投姐就會在林投樹上吊自殺,故稱為林投;如果是船難的版本,那林投姐等到死後會長出林投樹,還是故稱林投,可能有人問為什麼林投和平常看到的不一樣,許主任講的是因為位置,如果是海邊的就像平常看到植株矮和葉子大的特徵,如果是叢林中就是高樹幹少葉子的樣子,但也有說是不同種的樣子




這樣就解決了野外筆記本的問題了,課程也開始輕鬆的多,許主任繼續帶我們逛熱帶植物園,期中我認為最漂亮的就是這條梢楠大道拉


少見的植栽加上整齊的排列,身處其中很有興味


下坪的兩個特殊生物,光臘樹和獨角仙,光臘樹又名白雞油,常見的闊葉木,而樹幹上的痕跡則是獨角仙刮開樹皮吸食樹汁所留下的,相較於松鼠的環狀剝皮,這種傷害對樹木小很多,幾乎可以說是片利共生了,而者恰好可以做為生態教學或觀光產業的發展


午餐時間,便當加飲料,事後發現森多五天每一餐都很準時而且蠻豐富的,規律的生活和飲食再加上貼近大自然的生活,我想這是最大的收穫之一,休息之於組員們也開始互相自我介紹,彼此了解,還有好幾天要一起團體合作呢,在此不忘提醒以後參加森多的朋友們,這時可以開始動任務卡了,吃飯後是很好的作業時間,不要等到最後一天才在車上搖搖晃晃的趕筆記和寫評鑑(評鑑單交換退費喔)



吃完飯後便搭車前往溪頭,活動過程中車程大約都在一小時內,可以打個頓或是讓走太久的腳休息一下,而抵達溪頭氣溫就冷了很多,筆者身體不好強烈建議頭部保暖要做好,頭巾或帽子都可以幫助減少熱量散失,解決流鼻水和鼻塞的問題




接下來的行程是溪頭生態工法和森林土壤生物多樣性,一樣分成兩組,本組是先進行土壤的部分,學姊便帶我們認識溪頭的一些和土壤有關的設施,像是用不同動物的角度看土壤,也挖開土壤分析每層的不同,而筆者也剛好期中考考過,影響土壤形成的因素有五個:地形氣候植披時間母質
母質直接影響土壤成分;時間影響土壤礦物質的氧化和流失;地形影響土壤厚度和被沖刷的程度;氣候和土壤有機無機的氧化分解有關,植批則直接影響土壤表層有機物質,簡單來說就是如此而已,要深入探討還有很多東西,而學姊也覺得我們會睡著,這邊主要以認識溪頭,到處走走為主





我知道很漂亮,可是要拍到美景需要天時地利人合和走很久的爬坡,和生態工法組交接後也是開始走路,沿途介紹溪頭的各種生態工法

生態工法的原頭要從土石流開始,不要懷疑,世界上到處都有土石流,圖中這顆還算小的而已,而有土石流對溪頭其實也不是什麼太嚴重的事,本來就會發生,對生態的衝擊也不是想像中的大,但有個最大的問題,溪頭是觀光區,河川下游也有大量旅社,有需要保全的對象,而觀光區也經不起土石流造成人員傷害的打擊,因此才開始重視生態工法的實施,以生態為基礎,安全為導向的工程方法,在打造人類生活環境的同時採用最不影響生態的方法



梳子壩是溪頭常見的生態工程,目標是用梳子形狀的建物擋住大塊的石頭,以防止大塊石頭的重力位能釋放,而小塊的石頭會經過透水柵溝(上圖,抱歉沒拍到梳子壩)的篩選繼續往下游前進,不會造成下游的泥沙量減少的問題,壩體有各式各樣的建材,大多以當地石頭(喔 聽說很多的樣子 好像跟土石流有關XDD)加上混凝土而成,不能否認的是這多少是消耗性的,但自然情況下不會去清除梳子壩上的大塊石材,而壩體建好至今也尚未有強烈颱風證實是否具有效果,但壩體上大大的石塊的確能讓人知道如果沒有梳子壩這些石頭會到哪裡去,材料方面因應了就地取材的生態理念,解說員也認為適度的使用混凝土加強壩體是可以接受的做法,相較於使用木塊和石頭搭建的壩體兩三年就腐朽,混凝土的結構有它優勢的地方,這邊我的筆記較少,一方面是因為欣賞風景,一方面這不是我專業的領域,但我學到了不少有關這領域的運作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未來在設計綠環境的同時不能一味的只要"環保",不考慮塑料,混凝土,經費,和實際的層面,最高簡約法則,如果塑料能用上一百"萬"年,為什麼要堅持用木頭或石材呢?(身為森林系,不要跟我爭木頭和石材有多好,這我比任何人都清楚),最簡單的答案如果是塑料,也不要另外忙死去找辦法,那樣反而更浪費資源,我想這之間有很多可以考慮的方式,在做每個決策前都要有長遠的計畫和評估結果,而不是大家說怎要怎樣很環保就去做,有評估過嗎?我甚至不在乎錯誤的決策,但盲目的執行是最可怕的

課程結束後就是緊湊的吃飯時間,為什麼說緊湊呢,因為今晚睡的位置是沒有浴室(其實有 但沒機會用)的,所以吃飯時就要分兩批,一邊吃飯另一邊去洗澡,兒洗澡的位置恰好是我林業概論實習時的房間(請自己去找文章-林業概論溪頭實習)只有借浴室所以房間內的東西都不能碰,開六間給所有人洗澡,每個人大約只有十來分鐘,吹頭髮要到房間外比較省時間,不論吃飯或洗澡都急急忙忙的,吃完飯後到宿舍地下室準備上課


中興大學的物理系教授,課程起源是因為前幾次森多學員覺得溪頭的星空很漂亮,晚上可以增加認識星空的課程,因此才有了這項規劃,內容主要是介紹鳳凰山天文台,望遠鏡的種類和星體的介紹,個人覺得相當實用,如果對天文不太認識是個很好入門的課程,而課程結束後就驅車前往鳳凰山天文台了(小巴,分兩批上去,會暈吃的建議在吃飯時就吃暈車藥了,車程約二十分鐘,當晚睡在那,所以裝備要帶足夠以應付到"隔天晚餐"前,像是登山杖和口糧,隔天要走十多公里下坡)


天文台內部,當天可以用12cm望遠鏡看木星的環和衛星,也會用CCD接上圖片中這台望遠鏡觀察星雲的樣子,天文台內部的結構和望遠鏡運作時有震撼人心的感覺,而當時正好遇到獅子座流星雨,天氣晴朗大約每五分鐘就可以看到一兩顆流星,望著天空時也不要用凝視的方式,眼睛對焦的正中央會變暗,因此有時覺得視野內有些星星,但仔細一看卻又沒有,就是這個關係,所以找流星時就輕鬆的瀏覽星空及可
森多前恰好看完了銀河便車指南,在冷風中抬頭望著遙遠的星團.M45就在那,粉紅色的七姐妹,日本人的最愛,汽車的品牌,M1也是,宋朝觀察到的到爆炸,現在還遺留著殘骸,好像影響我們生活很多,好像就在我們頂上,好像看得很清楚,好像有很多故事,但好像永遠也到達不了...也許那有某種生物,過著某種日子,煩惱著一些什麼樣的事,又或者星際間彼此交流熱絡,有著我們難以想像的際遇,但我只能憑空想像,連踏出地球一步也不可能,這種想法令人感到渺小和絕望,我們就這樣隨著冷風望著星空,孤獨的過著日子吧





晚上的通舖就位於天文台的山坡下方,共三棟,一棟兩間,一間大約可以擠七到八人,我估計當晚氣溫只有個位數左右,但睡過的經驗這天還算是非常舒服的,帶著一絲絲的感嘆,大約十一點就可以躺進被窩裡了,睡袋是公發的,這裡插頭不少,但建議還是有人帶一組延長線比較夠用,浴室沒有熱水,可以上廁所,附近非常荒涼,沒有飲用水,勸諫各位還是早點睡覺,明天還要走十來公里的下坡路
嘖嘖森多的考驗還長著呢

1 則留言: